中国的老龄化问题,和世界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:中国老龄化来势凶猛,目前 我国老年人的尊严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,屡见媒体报道。老人与年轻人争公交车座位,老人摔倒讹诈路人,老人摔倒无人扶助,中老年人跳广场舞惹众怒,老年人马路上碰瓷等,诸如此类的各种新闻屡见不鲜。一时间,老年人成为众矢之的,有的甚至被编成段子、小品节目搬上了戏剧舞台。“不是老人变坏了,而是坏人变老了”的言论成为对老年群体的整体性负面评价。这些新闻报道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信誉度,而且贬损了老年人的集体人格,使老年人社会形象受损,社会尊严扫地。不可否认,出现这种现象,的确有个别老年人“为老不尊”的自身因素,但是,也有社会公众的嘲讽取乐因素。某些社会个体的不当行为被媒体标签化和污名化。“老人倒地扶不扶”成为一个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,演化成一场社会道德危机。
高档养老院除了老年群体社会道德被负面评价之外,老年群体的社会累赘感、危机感也在不断增加。2015年,“某大学知名教授搬入养老院”的新闻引起了网络舆论:社会一方面对该学者作为意见“离开”表示关切;另一方面,显现出了老年群体乃至青年群体对自身未来的危机感,认为即使是级知识分子,也不得不走社会化养老的路径。但是,在笔者看来,这一现象背后所折射的也是老年人的自我救赎,是自我社会评价的理性化选择。他们在自找出路,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。以上这些现象使得老年人处于一种社会尊严丧失的尴尬境地。
亲情尊严流失的挑战。“多子多福”是中国的传统观念,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养老模式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,表现为居家养老和子女奉养。在家庭养老中,老年人的自尊与尊严的维护来自子女,也就是依靠亲情。但是,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,农民工进城务工潮的兴起,农村出现凋敝。“留守老人”成为普遍现象。独生子女就学、工作后,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也逐渐升高,且地区差异悬殊,抚养负担加重。此外,因子女上学、工作、留学、移民等人口流动也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。总之,当前我国无论是农村家庭养老,还是城市家庭养老,均不同程度地面临困境,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。子女的流失,导致了老年人亲情尊严的流失。“既空巢,又空心”使他们陷入无趣、无望、无助的“三无状态”。独居老人群体急需社会的亲情呵护,急需亲情尊严流失的救助。